新闻动态

2021年安全科学与工程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2年04月16日 18:09  点击:[]

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1年)

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名称:安全科学与工程

代码:0837

20220220


  1. 总体概况

    南华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是在隶属原核工业部衡阳矿冶工程学院的放射性开采及水冶专业、原核工业第六研究所的铀矿通风与环境保护研究室基础上建立的学科,有近60年的发展历史,曾参加过二弹研发工作,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06年获安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2011年获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在国内较早开展铀矿山通风与辐射安全和核电安全人因可靠性分析研究,形成了以核设施安全理论与技术装备、铀矿冶安全与退役治理技术和核设施通风与空气净化理论与技术等具有核特色的学科方向,是国内唯一为核安全领域培养学士、 硕士、 博士的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

    本学科拥有“核能与核安全”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建筑环境气载污染物治理与放射性防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核安全与核应急技术”国防特色学科(全国唯一)、“核设施应急安全技术与装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铀尾矿库退役治理工程”湖南省技术研究中心,“核电建设环保安全与节能技术”中核建重点实验室,“铀尾矿库退役治理技术”和“核环保安全”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院士工作站等10个国家省部级学科平台,已成为国内核设施安全、核安保、核应急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原子能机构国际合作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单位、中国公共安全学会理事单位、中国核学会核安全分会理事单位。

    学科拥有专任教师40余人,现有教授22人,副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32人。近五年承担国防重点项目、国自科重点项目、国防科工局核能开发项目、国防科工局技术基础科研项目、国自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省部级重点项目、横向科研项目等 百余项,总经费超过1亿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 13 项;授权发明专利 104项。

  2. 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指示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守“因核而生、为核而建、以核为核”的初心使命,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重点拓展“两弹一星”精神、核工业精神、爱国精神、红色精神、奉献精神等在思政教育中的育人功效,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核安全紧缺人才,为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贡献南华力量。

    (一)课程思政改革

    以“两弹一星”精神贯穿课程思政全过程。始终将“两弹一星”精神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示范通识课、专业特色课和“第二课堂成绩单”,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每位师生都担负起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的使命、每门课程都融入“两弹一星”精神的元素、每项育人活动都彰显“两弹一星”精神思政引领的力量,做到“课课有思政,思政有内容,内容有典型,典型有影响”。

    (二)社会实践开展有深度

    以核工业精神融入社会实践全周期。通过“四个走进”,践行“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走进西部”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在核工业基地感受老一辈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走进企业”见习体验,在铀矿山、核企业感受核工业发展的光辉成就;“走进生产”实习实训,亲身参与生产科研实践;“走进心灵”深度访谈,实现核工业精神“注入灵魂”。

    (三)意识形态管理有精度

    以爱国主义精神筑牢意识形态新阵地。按照“创新思维、树立观念、掌握主动、占领阵地”的思路,通过“四个融入”,让维护国家安全成为爱国主义精神内涵的新拓展。把爱国主义融入平安中国教育中,树立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爱国主义融入核安全教育中,树立学生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理念。把爱国主义融入网络安全教育中,树立学生信息安全意识;把爱国主义融入新媒体教育中,牢牢占领意识形态新阵地和制高点。

    (四)党支部建设有力度

    以红色精神激发基层组织新活力。定期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学生党支部主题教育活动,通过重走长征之路、观看红色电影、讲好红色故事、唱响红色歌曲等,实现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意志磨炼,使全体党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五)思政队伍建设有效度

    以奉献精神打造思政队伍新动能。通过价值引导、典型示范、实践养成,大力弘扬奉献精神,让理想支撑奉献、让忠诚诠释奉献、让奋斗书写奉献、让淡泊彰显奉献、让机制激励奉献,全力打造一支由院领导、学科带头人、导师、教师、辅导员、学生干部组成的多维度思政队伍,让人人都成为育人主体,变“导师独唱”为“全员合唱”。

IMG_20200605_194046 IMG_20201129_201442

IMG_20210607_193817 IMG_20210427_193729

研究生支部政治理论学习与研究生党员发展

IMG_20201227_173249 IMG_20210619_153917

研究生过程培养

2021年,全院共举办大型思想教育活动3次(2021级新生入学教育大会,学院研究生代表大会暨换届大会,研究生干部工作例会),学院领导对全体研究生干部进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多次,并邀请优秀引进人才对全体研究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及科研心得交流讲座。此外,学科特别注重通过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志刚奖学金,研究生三助一管,研究生就业等一系列关键节点对研究生进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院研究生整体思想上进,拥有较好的个人素质和理想信念以及强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

IMG_20200908_152620

2021级新生入学教育大会/导师见面会(院、学科两级入学教育)

IMG_20201117_200218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IMG_20210617_165616 IMG_20210617_170324

学习工作指导教育

IMG_20210623_152711 IMG_20210623_152945

课外思想政治教育

  1. 研究生招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一)、研究生招生

    本学位点积极发动教师资源开展招生工作,更新研究生招生宣传资料。2021年度,在分析2019-2020年培养、学位授予和就业等数据的基础上,对各项招生计划分配要素进行采集和分析,制定招生工作方案,开展复试。对于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推荐申请硕博连读。2021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38人,博士研究生10人。

复试工作方案及复试相关信息公布

举办夏令营活动

 

研究生线上复试工作

(二)、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制定了《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质量控制暂行办法》,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三个方面出发加强对研究生课程质量的控制。制定有《南华大学全日制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9)》和《南华大学全日制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9)》,规定了学位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了解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国内外发展最新状况和趋势,掌握安全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有运用安全系统工程、核与辐射安全、火灾与爆炸、矿山安全、职业卫生安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分析与解决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学与工程问题;具有较强的创新与创业精神、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安全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独立从事安全科学研究或独立担任专门的安全技术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且具有听、说、读、写综合能力,能熟练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参考资料;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高层次人才。”明确了毕业要求与学位标准,对于博士研究生,获本博士学位应具备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和通识类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一般方法及安全认识论与方法论;博士生应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作风和热爱生命的人文精神,应恪守学术道德,具备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及人道主义精神;应具备获取知识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学位论文选题应立足于本学科前沿,在安全科学理论或工程技术与管理上能做出创新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较大工程实践价值或潜在的技术创造价值。学位论文需遵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基本规范。应在安全科学或工程技术与管理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反映在博士论文核心内容的各个部分。至少在本学科相关领域SCIEI检索源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并被SCIEI检索1篇,不包括会议论文。获国家发明专利(排名第一)或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排名前三),且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南华大学,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讨论审核,可按1:1及以上比例折算成论文数。

狠抓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以新工科“六大理念”为指导,以服务国防工业、核工业和环保事业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核安全领域创新拔尖领军人才为目标,成立核行业精英、学校教授、技术专家组成的课程改革专家组优化课程体系,打造核安全领域特色课程模块,建构“前沿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科创课程”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空调水系统水力平衡调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铀矿床地下开采》获国家一流课程。

更新教学内容。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新趋势,将世界核安全领域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成果、新案例融入教学内容,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融入主干课程,促进我国核安全技术人才培养同世界高水平人才培养相同步,抢抓未来核安全领域紧缺人才培养的制高点。

创新教学方法。聚焦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推动学生进企业、进科研院所、进实验平台采取线上与线下、课内和课外、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立体化、多维度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学科立项的首批国家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结题获“优秀”。

(三)、导师选拔培训

学位点切实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教研厅〔20191号)等相关文件精神,依据《南华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南华政发〔20171号)的相关要求,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结合学校新增学位点需要开展研究生导师选拔和培养教育工作。对研究生导师经费、科研项目、科研业绩、年龄等方面严格把关,通过层层审核、把关进行研究生导师遴选。学校定期集中组织开展研究生导师的培训活动,安全科学与工程学位点鼓励和加强导师的继续培养和继续教育工作。

IMG_256 IMG_256

IMG_256

研究生导师培训

为进一步规范高校教师履职履责行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新时代高校教师道德风尚,努力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校研究生教师队伍。本学科的所有导师始终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201410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通知》、《湘教通 202133 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要求和精神;严格落实师德建设主体责任,加强对师德师风建设的组织领导;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严格遵守师德规范,建立健全师德考核、激励、检查、监督、通报、惩处等制度机制,形成责权明确、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坚持严以律己,为人师表,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学科涌现一批代表性教师,获得政府及行业内高度认可,“破冰水手”衡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南华大学原党委书记邹树梁教授,从事核技术教学科研工作39,担任南华大学党委书记11年。带领学校获湖南省人民政府、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合作共建高校、全国首批军工文化教育基地等。2008年入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并获得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全国工人先锋号团队学科带头人等称号。2012年荣立湖南省政府一等功。

衡阳市突出贡献专家——邹树梁

(四)、师风师德建设情况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核能科学与工程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

建立师德师风建设新机制。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坚持把塑造四有好老师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任务,按照学校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战略部署,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不断深化,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学科齐抓共管、党支部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思想引导和行为引导相结合的引导机制,学校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学校激励与学科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教师自我约束与制度约束相结合的约束机制,制度保障、组织保障、资源保障相结合的保障机制,打造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新发展格局。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新做法。(1)以三个坚持即坚持思想铸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坚持价值导向,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和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2)以三个注重即注重课堂育德,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师德素养;注重典型树德,持续开展优秀教师选树宣传;注重规则立德,强化教师的法治和纪律教育,大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3)以四个严格即严格招聘引进,把好教师队伍入口;严格考核评价,落实师德第一标准;严格师德督导,建立多元监督体系。严格违规惩处,实施一票否决,彻底治理师德突出问题,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4)以四个强化即强化地位提升,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强化权利保护,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强化尊师教育,厚植师道文化;强化各方联动,着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通过以上做法,把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任务落实落地落细。

(五)、学术训练(实践)情况

学位点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平台优势,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注重学术研究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探索与实践中成长和创新。

 

实验现场

(六)、学术交流情况

2021年虽然受疫情和国际形势影响,学位点依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积极通过网络课程的方式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授课,并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2021年,学科邀请西北大学张宏福院士、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副院长王驹研究员、国家自然灾害研究院申旭辉总工程师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李刚教授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项宏海教授20余位学者、专家和行业领袖来学位点作学术报告。

IMG_256

西北大学张宏福院士作报告

IMG_256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副院长王驹研究员作报告

IMG_256 IMG_256

国家自然灾害研究院申旭辉总工程师

IMG_20210514_091631

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项宏海教授

IMG_256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李刚教授

学科主动积极承办系列研究生学术论坛,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为研究生提供一个全开放、高起点、宽范围、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

学术交流平台--南华大学第十五届楚岳节分论坛

学科教师参加线上国际研讨会

(七)、研究生奖助情况

学位点设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学业奖学金。2021年,安全科学与工程学位点研究生共获得国家奖学金3人,国家助学金2人,学业奖学金6人。

为资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鼓励博士研究生进行学术创新,学位点严格按照国家和学校相关文件精神,具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志刚奖学金,三助一管遴选等完备的奖助体系,严格按照《南华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执行各类奖学金评定。

表一 博士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

表二 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

  1. 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一)、人才培养

    学位点积极开展创新基地建设,通过校企联合开展校外实践教学与科研工作。特别是针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2021年,送往诸暨联合培养研究生5人。

    (二)、教师队伍建设

    学位点积极引经高层次人才,培养专任教师,通过定期考察和绩效奖励的方式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工作。2021年,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引进高层次人才1人。

    (三)科学研究

    研究生结合教师科研课题确定自身科学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题目,学位点依照培养方案,定期开展研究生开题、中期检查、中期考核、预答辩和毕业答辩等工作。注重对研究生培养过程和效果的管理,严格把关研究生毕业证明材料的审查。

    (四)国际合作交流

    为开拓研究生学术视野、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创新实践,本学位点积极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学者、专家、行业领袖亲临学校开展学术交流。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仍通过网络课程的方式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线上学术国际交流

  1. 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在校生总体学习成果良好。在校生能够根据导师科研课题,结合自己的科研兴趣开展课题研究,整体上都超过了学校、学院和学科规定的最低成果要求,学生都能够按时完成学业,顺利毕业。学位论文抽检100%合格。2021年毕业硕士研究生21人,其中学术型硕士4人,专业型硕士17人(含3名在职工程硕士),博士研究生8人。

    越来越多的博士研究生能够在攻读期间获得较好的科研成果。近几年毕业博士研究生或即将毕业的博士研究生都能够发表12篇以上的EI/SCI论文,或获得发明专利。2021年,每年博士研究生毕业的人数呈现总体增多对趋势。

    (一)、课程体系

    结合学科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创建了“毕业要求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的课程体系。从2012年以来,4次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了专业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专业必修课全面覆盖主要的研究方向,重点培养研究生科学思维和人文素质,以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关理论成果发表多篇论文及进行了大会交流,引起广泛关注和认可。

    (二)课程教学质量及其监督机制

    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根据全员参与、全程监控、突出重点的教学质量监控理念,形成了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校、院均建立了教学管理干部听课制度、教学专项评价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校院两级督导制度、学生网上评教制度、学生教学信息联络员制度等,不仅确保了课程的正常开设,而且通过教学督导听课,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监督。本学位点所有课程学生或教学督导评价合格,其中80%的课程教学评价为优良。高校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竞赛,获得了湖南省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一等奖。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一等奖

(三)学习满意度

每门课程授课结束后,研究生需以无记名方式进行在线评价。以学校综合学生评教(60%)、督导专家评教(30%)、管理干部及同行评教(10%)三部分的权重来确定课程的最终评价结果(除学生评教外的其他某项评教若未进行,则以学生评教结果作为最终评价结果)。近五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学习满意度均超过95%

(四)分流淘汰

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培养年限不超过4年。在最长年限内未能完成课程学习或学位论文的研究生,作结业或肄业处理,不再保留学籍。建立了完善的分流淘汰机制。分流淘汰节点为课程修读、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论文盲审、答辩,由学院统筹组织安排。对不合格者除劝退外,可以给予一定期限的延迟期,在延迟期仍不能完成的给予淘汰。

(五)论文质量

为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管理,建立规范、科学,客观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切实把好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关,保证学位授予质量,根据《南华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并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并落实了《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盲审评阅制度暂行办法》。

在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程序方面多数高校都建立了“选题-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答辩”的完善的撰写程序,还建立了学位论文学术不端监控机制,推出了计算机反剽窃审查-匿名送外审-学位论文事后抽查等行之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质量监控措施。

研究生培养中期考察

  1. 改进措施

    (一)、人才培养

    继续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优化,注重面向核工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国家核能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计划进一步扩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规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97%以上。指导学生申请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创业大赛,力争获得,省级优博1-2人、优硕3-4人。

    (二)、师资队伍

    进一步加强学位点团队建设,1-2个,引进院士、长江、千人、杰青等国家领军人才1-2人;培养和引进湖南省121人才、湖湘学者、芙蓉学者等高层次人才2-3人;引进学科相关高水平青年学者15人。人才引进融入学科各个方向,形成学术梯队。建设一支高职称、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每年出国访学交流15~20人次,晋升教授3-5名,引进和培养5-6名国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博导),教师中90%具有博士学历。

    (三)、平台建设

    重点开展“核安全与退役治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工作,获批湖南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力争在“十四五”期间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同时,依托省部共建“核燃料循环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的协同力量建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力争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上一条:“教育部核燃料循环技术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全体会议顺利举行 下一条:核设施应急安全作业技术与装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召开新学期第一次全体会议

关闭

通讯地址:衡阳市常胜西路28号   |   联系电话:000-12345678   |   邮编:421001         版权所有:南华大学核燃料循环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   网络技术:西安恒远翼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